Thursday, September 10, 2020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第三日下

回著作目錄

第一日上第一日下第二日上第二日下第三日上第三日下

第四日上第四日下第五日上第五日下第六日上第六日下

第七日上第七日下附一附二附三附四


第三堂:八難

 

到八難,常有人老師啊,你要活一百。我你是叫我受難嗎!長壽是八難裡的一難啊,一

個人活太老了是個災難啊。我就笑那個同學最近給老人家包圍了,被災難包圍了。活老了你以為

好受嗎?所以人在這個世界活得很辛苦。


你們這些學者的聰明才智也是八難之一,這叫"世智辯聰",對於世間的知識非常會思辨,會邏輯

思考,特別聰明,多生累世變成學問家、哲學家,但是不容易成道。所以學問好有什麼用!可是

不讀書不行哦,沒有聰明才智,沒有智慧也不行,很難啊。像我們都是三災八難之人,出生的時

候佛已經走了,後面的佛還沒有來,中間空當的。所以現在這個社會,家裡有老人,後代年輕人

就非常痛苦了,那真是個災難。

(八難:地獄,餓鬼,畜生,長壽天,邊地,盲聾瘖啞,世智辯聰,生在佛前佛後)


人的開始


剛才講到風大的重要,我就倒轉過來講,所以上午要你們聽錄音帶,我可以少講一點,不然要很多

的時間講怎麼來投胎。你們聽了生死問題,我現在不多講,如果沒有聽清楚再放錄音帶聽,有問題

問我。當我們的中陰投胎的時候,是在男女做愛,精虫和卵相遇時。現在醫學知道,女性每月只有

一兩個卵成熟,所以月經期二十八天,中間十幾天當中,不曉得哪個時候會排下米。卵排下來,在

自己的身體部停留的時間,你們去問黃醫師,他是專家。男人一次排出的精子,有好幾億那麼多

,有一個跑在前面,碰到那個卵子就成胎兒了,所以人身難得啊。換句話,我們這個生命得來,

是跟幾億個兄弟姊妹賽跑,總算我們跑到前頭來了,碰上那個卵。如果是個壞卵也沒有用。佛在幾

千年前講,女性的子宮高了不行,歪了不行,偏了不行,太冷不行,太熱不行。他講了好多條件,

同現在生理一樣。他在幾千年以前,就看得那麼清楚!所以三緣和合而生人,一個精虫,一個卵子

。兩個結合還不能變成人,必須要靈魂加入,這個叫中陰。這個中陰是什麼?你們研究唯識的這些

同學,這些教理要注意哦!中陰是阿賴耶識的種子變化,是前生的業報帶來的。三緣和合變成胎兒

。然後佛又了一本經,給他兄弟講的《佛入胎經》,也給弟子們講過,生命怎麼來的。


風動了


行陰,就是動力在轉,轉得你昏頭昏腦,前生的事什麼都忘了。第一個七天有個名稱,原文的發音

"羯羅藍",翻譯成中文就是凝滑。就像把牛奶啊、水啊、白糖啊合在一起轉成漿糊一樣。這個轉的

力量是什麼?佛告訴你風大,就是一股氣,生命在這裡頭轉。佛還是講大概的,沒有講細的科學。

如果他老人家生在現在,他一定用最新的科學告訴我們。這個氣在裡頭轉七天,這股生命力量的動

能在五陰裡頭叫行陰。你們注意,""是動力,究竟屬於真空力學,還是屬於量子力學,還是屬於

生命力學,等科學家慢慢去摸吧。所以修行修行,告訴你這個行就是動力在變化,能量在變化。這

個氣就是能量,七天一個變化,然後佛告訴我們每七天長了些什麼東西。第一條就是背脊骨督脈這

裡慢慢起來了。當然起來不是骨頭,是軟的。所以《黃帝經》"風善行而數變",都是這股氣變

出來的。修氣脈講做工夫,就是背脊骨這個地方,慢慢開始一條上來。成胎後七天一個變化,每七

天有一個風的變化,佛給它不同的名稱,形容這個能量風力的變化,同宇宙的法則一樣。基督教的

禮拜就是七天,為什麼七天一個周期?像我們現在女性從十幾第一次月經來,七天一個周期,四

七二十八天一個月經的周期。然後擴大一點,七年一個變化。女性以單數七為主男性是雙數八。

單數是陽的,女性反而是陽數雙數是陰的,男性反而是陰數。這個裡頭陰陽變化,太多科學了。


誰是轉世活佛


我們有一個同學把《佛為阿難所入胎經》翻成白話,你們自己去研究。中間有一部分也問過黃醫

師的。這個胎兒的形成,佛就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到活佛轉生,哪個是轉生?我不知道,誰也

不知道。佛中陰這個靈魂,入胎就迷了,把前面的事情忘了。不要入胎,我們大家在座的活了

幾十年,你每一件事情都記得很清楚嗎?都記不得。一個月以前的事你都忘了。如果修到記憶力永

遠不失的,當然入胎不迷入胎那個劇烈轉動的時候沒有迷,還在定中,還在打坐,很清楚,這是

入胎不迷。如果住胎也不迷,三十八個七天出胎,你非迷不可,要很大的定力才能不迷。你看我

們活了幾十年,年輕讀的書,到現在都忘了,都迷掉了出生的時候更痛苦,還要出胎不迷。

三個階段: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這才能自己是什麼人轉生來的。隨便這個喇嘛是

誰轉生的,誰知道啊?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是喇嘛也不是活佛。要能真知道,定力就要修到入胎、

住胎、出胎都不迷。如果你修到這個工夫的話,你前輩子的學問,這一輩子生來都記得。有人沒有?

有哦,世界上不是沒有哦!天生沒有讀過的書一看已經知道了,什麼知識都知道。這個是生命的科

學了。所以我常常引用"書到今生讀已遲"這句話,這一生來求學已經太遲了,都是前生讀來的啊,

是帶來的,這叫種子識入胎。如果講眾生的生命,那要研究生物學了。貓是幾個月懷胎?羊是幾個

月?好像有個口訣可以背的。人是十個月,另有動物懷胎一兩年的。現在我們只講人道,三十八個

七天,九個多月。最後一股風把胎轉向了,頭倒過來向下,要出胎了。有些生命的業報,他過去造

的業,使他住胎就死掉了。有些快要出來就死掉了,有些是剛剛出門死掉。所以佛四句話,"

身難得,中土難生",這個中土不一定是指中國,勉強來講就是文化中心的地方。"明師難遇",得道

的明師碰不到。"佛法難聞",生在邊地,一輩子聞不到文化,聽不到佛法。


我們記住了在胎中三十八個七天,每七天風在轉動,直到出胎生下來。這個胎兒在娘胎沒有用鼻子

呼吸,臍帶跟母親連著,營養都是臍帶吸收進來的。那股氣就從臍帶進來,使胎兒慢慢長大。嘴巴

沒有牙齒,也沒有大便,好像現在的科學証明,有一點排泄物。實際上臟的東西都在嘴巴裡頭,所

以嬰兒生下來嘴巴是圓的。生下來臍帶一剪斷,護士趕快把嬰兒嘴裡那一坨臟的挖干淨。像我小的

時候,我們下有個胖胖的接生婆。我們下人家,哎呀!趕快把那個接生婆找來吧,要生了。水

桶裡面煮了開水,剪刀什麼的放好。真正生的時候,做媽媽最痛苦,孩子也苦,生老病死苦,兩方

面都苦,生死問題最痛苦了。佛學把生日叫"母難日",是母親受災難的一天,所以不會請客殺雞給

大家吃,要吃素。自己生命來了,為什麼殺別的生命來慶祝呢!這是佛教的觀念。


呼吸根本依種子依


按照《達摩禪經》,臍帶一剪斷,嬰兒開口""一聲出氣,鼻子的氣立刻進來了。第一次進氣以後,

開始靠鼻子呼吸了,後天的生命就靠風大一呼一吸來來去去。所以呼氣叫般那,吸氣叫安那(另有

經典法不同)。安那根據什麼?就是發音的開始,嬰兒嘴巴裡""發音出聲,接著鼻子氣進來了。

所以念阿彌陀佛的""是開口音,就像中國道家講的"吐故納新"。呼吸鼻子也好,嘴巴也好,呼出

去是碳氣,吸進來是氧氣,一來一往,生命就在這三寸地方。鼻子通到咽喉,左邊咽是氣管,右邊

是食道管,兩個是分開的。我們生命是靠這一口氣,喉嚨這裡三寸氣不來就死掉了。氣出去不進來

死掉,進來不呼出去也死掉。生命是那麼脆弱、短暫,就在這個呼吸往來之間。現在你們這些學者

們,大家注意。當然這裡學者很多,有兩個是老同學,所以一講就是他們。並不是他們兩個不對,

因為太熟了我老是住他們,有些我不熟就不好講了。


唯識講生命是因緣所生,在八個識裡頭,這個呼吸是什麼作用知道嗎?這叫"根本依",因緣裡頭的

根本依。一般講唯識的,你問他什麼叫根本依?他會那是"習氣",他當成理論上的觀念了。他不

曉得就是這個氣來的,這個氣叫做根本依。根本依的後面是種子依,就是你的個性了,前生業力的

習氣所帶來那個叫種子依。所以你們要搞清楚,我們話著有這一口氣的生命,是因為有根本依在這

裡的原故。而這個氣呢?表面上看到是身體部一股氣,尤其是鼻子這裡很明顯實際上不只鼻子

耶,我們十萬八千個毛孔都在呼吸。尤其身體外部有九個洞,臉上有七個,下面兩個,九個洞都在

呼吸。不過呼吸主體的作用在鼻子,像兩個煙一樣在呼吸。


呼吸與氣


呼吸是什麼東西呢?就是佛學的生滅法,有生就有滅,有滅就有生,一來一往,也叫如來如去。

其實呼吸進來有停留在裡面嗎?沒有,不可能。不停留在裡面嗎?也不可能。注意《達摩禪經》有

秘密告訴我們,大阿羅漢的修行經驗,這個一呼一吸叫"長養氣",保養用的,也就是安那般那。
另有兩種氣,他提出來,沒有告訴我們在哪裡,是最高的秘密,一個叫做"報身氣"。我們這個業報

身體,在胎兒裡成長這個氣,那個時候只有臍帶,沒有呼吸,那個是報身氣,業報之身來的,是-

能量的變動。另一個叫"根本氣",就是男女那個精虫卵子碰到的時候,有一股力量,那個氣是根

本氣,是個動能,就是行陰,所以一共有三種氣。

 

道家叫根本氣為元氣,修神仙叫修元氣,所以道家的道書上告訴你"先天一炁",宇宙萬物靠這個力

量來的。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空到極點,真空的爆破,真空的充實的力量,都是它所發生的。我

們活著生命裡頭就有這三種功能,所以要打坐入定,轉變這個身體。


今天下午起跟你們講的是很重要的,先告訴你學理,再用方法,你就可以上路了。首先要認識氣的

重點,現在我們呼吸的氣,你們看到鼻子呼吸很簡單,但是學過瑜珈,學過密宗,學過禪,呼吸都

有不同。左邊的氣同右邊的氣又不同。如果我們每天早晨睡醒,試一下呼吸,右鼻很通,左邊不

大通,身體就有一點問題了。如果再加上呼吸困難,更有問題,自己就知道了。豈止這個,連下面

放的屁,都有從左邊、右邊放出來的不同,你以為放屁那麼容易放啊?你自己體會體會,這個生命

不是那麼簡單。此其一。


第二,兩鼻孔的氣,當工夫真的到得定時,鼻孔這裡不呼吸了,但這個鼻子的根根在呼吸,最後來

到腦子呼吸,那你差不多了。所以學佛叫止觀,得止,很寧靜。得定了以後,自己在的智慧,慢

慢地觀察部的身體,就是止觀,這都是有為法。道家同密宗可以歸納一句話,叫"照形軀"四個

字。所以中國神仙的丹經《參同契》,也提到照形軀。當時佛經還沒有來,中國已經有了,這個止

觀叫"",就是反過來觀照自己的在。所以心跟氣配合為一,念頭思想跟氣配合為一,打坐才

能真正得定,進入那個定境。


我們普通活了幾十年,只曉得白天活著,夜裡睡覺,誰來管過自己的思想啊!呼吸也永遠在呼吸,

可是你沒有跟思想配合,心跟氣兩個不配合,它兩條路分開走了。尤其我們在注意一件事的時候,

呼吸好像停掉了,拼命注意事情。有時看到一個人,一件事情,哎喲,好可怕,呼吸停掉了。或者

一個很高興的事,哈哈一笑,呼吸也停了。心跟氣根本不容易配合的。心氣配合為一的時候,你才

懂得中醫,你才曉得身體十二經脈的變化,以及一切的變化,那時才懂得修行之路。所以對於氣的

認識很重要。


第四堂:消息止息真息出入息


安那般那,中文簡稱出入息。那麼翻譯中文的時候,為什麼不翻譯成出入氣呢?問題就在這裡哦。

大家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就要注意了。""字哪裡來的?我們現在講話,比如有沒有"消息"

"消息"這兩個字出在《易經》。我們用了幾千年,不是孔子哦,老祖宗就有了。什麼叫""?這是

科學了,我們一切動作、一切講話、一切生命都在消,都在放射,消失掉。以科學來講就是物理

的放射作用,放射完了就沒有了嗎?不是沒有,而是"",息是成長哦。所以一消一息就是佛學講

的一生一滅。滅不是沒有,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生死也是同樣的道理,死亡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另一個生命進入無明的階段,無明再緣行,另一個生命又開始了。所以我給你們上了一些中文課

,就理解進去了,這是修出入息的第一個意義。


第二個意義,一出一入中間很短暫,你分不清楚,中間那個寧靜的階段很快速的。拿機械物理來講

,發動機嘎啦嘎啦在轉,你聽第一聲跟第二聲中間有個空當,非常快速的那。剛才黃醫師講在胎

兒細胞變化時,都在消息,一出一入,一進一出,中間有一那的,就是真息。道家有個女神仙,

是宋朝開國大元帥曹彬的孫女,出家得道,叫曹文逸仙姑。她有一篇修道的歌,叫做《靈源大道歌》

,可以跟永嘉大師的《証道歌》相提並論。中間講到生命根本的一句話.非常好,

"命蒂從來在真息",這個生命的根蒂在一出一入那個止息的階段。這個一出一入的真息,就是一切

眾生的生命所在。譬如我們農村裡出來的,看到種在泥巴裡的稻子,被泥巴跟水圍著,它的成長,

那一下子是真息。在農村的夜裡,四五月間稻子成長的時候,半夜三更在稻田邊上,聽到那個谷子

劈裡啦聲音大得不得了。其實不止稻子、麥子,一切植物開花、成長都有聲音的,你用超音波來

聽就聽見了。這就是"命蒂從來在真息",所以我們叫出入息。


《修行道地經》的故事


佛叫你先修出入息,再修到明心見性、証阿羅漢、成佛,連帶身體也變化了,叫即身成就,這是秘

密。所以我上午告訴大家,像我這一生,不敢世界上這些統統學過了,但幾乎差不多學遍了。回

過來一看,原來這許多的法門,都是從佛講的變出來,大家都給這些花樣騙住了,其實就是修出入

息。所以最近這幾年,我叫你們看三國以後,東西晉這個階段翻譯的佛經,除了《般舟三昧經》、

《安般守意經》以外,還有講修行很重要的一本書《修行道地經》。這是當時最初比較具體的翻譯。


可是我當年看《大藏經》的時候,把它忽略過去了,所以後來非常懺悔。因為我們書讀多了,有的

時候被文字困住。看到他把五陰翻譯成色、""、想、行、識,認為是最初期的翻譯,翻得不行。

後來的翻譯是色、""、想、行、識。等到六七十年後,再誠心地讀,才發現他翻譯得對,因為感受

都是難過的、痛的。他是印度人,到中國來把佛的修行方法變成中文,""容易講,看得見。

""是什麼呢?一定掐人家一把,感到很痛,所以把感受都翻成痛。感受最大的反應是痛,輕度的

反應是痒。當年看到這個初期的翻譯,《修行道地經》把五陰翻成色痛想行識,覺得後面的翻譯應該

好一點,結果越看後面的翻譯越上當。後來正統的翻譯就翻成""了,其實文字越精練,道理越搞

不清楚。因為感受、感覺有三個涵:"苦受",痛苦,痛在苦裡頭"樂受",樂就是爽快的爽,快感

、樂感,快感是樂感的一種還有一個中性的,"不苦不樂受"。現在我們坐在禪堂,空氣調得差不多,

馬馬虎虎,不苦不樂,很舒服,中性的。其實有沒有感受呢?也有。比較偏向於爽的一面,其中心理

分析是非常仔細的。這三個""是由感覺連帶屬於心理的憂喜兩種,其實是五種。但是這個""也是

受報,這一生為什仏變成男人?為什麼變成女人?為什麼有窮的,有富的?為什麼人生遭遇不同?

都在受報。


老子也出入息


現在講到修行出入息,今晚告訴你先認識什麼是出入息。這個出入息除了佛的以外,還有哪個祖

師也過呢?大家還記得嗎?考驗你們這些大博士大教授們,他們拿了學位是吃虧的,就成為我罵

的對象了。是老子過的。我一提你們想起來了吧!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實際上籥是

笛子,裡面空的,氣一進來發出聲音。風箱也叫橐籥,以前打鐵的地方,旁邊有個風箱,一拉一抽

哺,那個風就動了,把火吹了起來。老子告訴我們,整個的宇宙空間及生命是一生一滅、

一來一去的呼吸關系,"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修道家,老子也告訴你修呼吸最好,修到"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尤其打太極拳,大家都曉得用他

這一句話,實際上工夫都沒有到。他傳你修安那般那出入息的法門,可以成仙,長生不老。專氣是

修煉這個出入息安那般那。致柔是把一身的細胞、骨頭,通通都變化成非常柔軟。不管你是否一百

開始修,只要工夫到了,整個的身體像嬰兒一樣柔軟,就是用這個一出一入的氣修成的。

剛生出來的嬰兒""一哭,氣一出入,在一百天以,他不哭很靜的時候,好像沒有呼吸了。嬰兒

的呼吸在哪裡啊?你們這邊媽媽們都經歷過的啊!嬰兒呼吸不在鼻子,在肚子下面丹田,自然動,

一進一出,進來出去全身都通的。所以道家叫你守肚臍下面,不過這又著相了不要去著相,工夫到

了自然如此,這些原理先要了解。


我有一個經驗告訴你們。我什麼都不可怕,死人我也看過很多.最難看的是睡覺的時候。一百個

人睡在一起,有些人牙咧嘴的,有些在作夢,那個鼻子、肉啊都在抽動,各種各樣。你一百個

美人,把他們的化妝洗掉,統統睡在一起,夜裡看了以後,你不修白骨觀已經成功了。如果那些女

的化了妝,眼睛藍的,嘴巴紅的,牙齒白的,頭發染成紅的,睡覺時嘴巴張開,口水直流,你不嚇

住了才怪。


帶兵時為了愛護士兵,夜裡去視察一兩次,我得到了經驗。凡是打呼嚕、呼吸很粗的,他沒有睡好

雖然睡著了,其實腦子在做夢。睡眠真正睡得好時,你會覺得他一點呼吸都沒有,一點都聽不見,

大概有一分鐘,那個時候才是真睡著了,這就叫止息。人的腦筋真的寧靜到極點,往來的呼吸停止了

,那叫止息,是出入息中間那個止息的階段。剛才引用曹仙姑的一句名言"命蒂從來在真息",那個時

候是生命的根本。


照科學的研究,一個人夜裡睡六到八個鐘頭,其實沒有真正在睡,是左右腦分區的在休息,裡頭還

在思想,每個人可以都有在做夢,可是醒後就忘掉了。研究唯識你就懂了,真正睡著了那一

,無夢無想,真正止息,那個睡眠不會超過一刻鐘的。所以打坐修定的人,做到身心寧靜,止息一

刻鐘或半個鐘頭,你一天精神用不完了,那就是真正的充電了。平常睡眠幾個鐘頭有時候沒有用哦。


講到這裡又想起來要告訴你們,我們這一次是引用釋迦牟尼佛老師講的,剛才再引用道家祖師爺老

子的話,兩位老師了。現在我們請出儒家老師孔子,有幾句話是與修行有關系的,是講飲食的。

"食谷者愚":吃面吃飯和青菜吃多了的人,雖然我們的生命靠這個五谷一類,但沒有智慧。

"食肉者鄙":吃牛羊肉豬肉的人,比愚還差,是下等的人。所以我們寫信給長輩或有學問的人,

自己自稱"鄙人",就是這個鄙字,很下等。

"食氣者壽":修安那般那修成了,不需要吃飯吃肉及五谷雜糧了。道家要辟谷,避開了,所以辟谷

是五谷的谷。"食氣者壽",呼吸修到了止息,就會長命。

"不食者神明而不死",最後不吃五谷,不吃肉,也不靠氣,得定了。這是我們的大老師孔夫子告訴

我們的。這不在"四書五經",是在《孔子家語》,給自己子孫兒女講的話。

譬如慧持法師在那個樹洞裡,入定七百年不吃不喝,也不拉,那是到了不死、到了神明的境界了。

(現在版本《孔子家語》不同)<<淮南子>>


修成神仙最多的時代


這是講食氣者壽,道家非常注意這個,尤其佛所傳安那般那的《修行道地經》,是在西晉時翻譯過來

的。道家講練氣。在東西晉最流行,把佛家跟道家兩個方法融合起來,所以那二三百年之間,出的

神仙特別多,因為他把這個方法綜合了。所以好多年前,我在海外在台灣,看到大陸流行氣功,我又

難過又好笑。我中國文化怎麼變成這樣!氣功有什麼了不起啊,大家對""是什麼東西也不懂。

中國的文化如果講修煉,第一練武功,第二步是氣功,第三步是功,比氣功要高一層了。

第四步是道功,第五步是禪功。我現在中國怎麼一齊搞氣功!氣是什麼東西啊?把一呼一吸當成

氣了,一呼一吸這個氣屬於風大。天台宗教你數息觀,現在禪宗也學天台宗,只講數息,打起坐來

就在那裡管出入息,計算個數字,學了一輩子就搞這個。所以我在《如何修証佛法》這本書上就講

,你們修這個是學會計啊!呼吸往來一次,晝夜二十四個鐘頭呼吸了多少次,現在科學統計得很清

楚啊!你去記這個數字干嗎?呼吸進來、出去,能停留嗎?要像攢錢一樣留在那裡。你找死啊!

呼吸進來留在那裡不出去,都是碳氣,會生病的,呼吸要流通才健康啊。


如果達到得定了,止息,粗呼吸靜止了,那個接近真息了。息有三種,佛的,呼吸往來叫長養息,

是保養用的,下午講過了。等到止息時,那個止息是止的長養息,於是報身息起來了,那是現有生命

的根本。你把握住那個止息可以祛病延年,活久一點。不一定不死,也許死,也許不死。至少我到

現在還沒有死的經驗,等到我死了再來告訴你(眾笑)。投胎的時候,那一那的息是種子息,工夫

証到了那個境界,你可以俱足五通裡的神足通了。這個不是講神話,神足通在《莊子》及《列子》

書裡都有,可以御風而行,可以在虛空中玩。學密宗最崇拜密勒日巴,密勒日巴成就時,自己身體

跳到虛空中走路,全身及兩個腿氣脈都打通了,換句話肉體可以飛騰。古代的道書叫"沖舉"

人可以沖上去,浮空而動,那是風心自在的關系。


六妙門的問題


晚上開始給你們講的重點,就是修出入息,我給古道他們少林寺的一些出家人也講過尤其古道,

年輕出來到處求師訪道,又剃光頭又吃素。古道原來修持不是沒有心得哦,他走天台宗的路線修禪

定。天台宗那個路線是六妙門,你們都看過的,六種方法,小止觀六妙門。所以我給古道他們專門

上課討論,因為他的確講究修持嘛。沒有經驗的不給他講。我古道啊,你們這幾個注意啊,小止

觀六妙門,是智者大師抽出來《修行地道經》及《達摩禪經》的一個修行的方法。天台宗創這一宗

比禪宗晚一點點,差不多同一個時候,兩方面分開。他自己修持有成就,把這個方法寫了出來以後

,小止觀天下流通了。到現在為止由小乘變成大乘,我一點都不客氣地批評,誤盡了人了。大家走

六妙門小止觀的辦法,沒有一個走通的,也沒有一個修成就的。古道,我是不是這樣講的?

(古道:是。)


我好大膽啊!這是我對玄奘法師翻譯的唯識,以及智者大師公然的批評。所以我你看天台宗,兩

三代之間只有二三個人成功。後來的永嘉大師是先修天台宗的,他開悟是走禪宗的路線,他悟道以

後再請六祖印証。他寫的《永嘉禪宗集》,完全開了天台宗的辦法。所以禪宗真正了不起的弟子是

永嘉大師,可以是第一人。我這個六妙門的問題,智者大師有錯嗎?沒有錯。他是大慈悲,他

整理出來修安那般那的方法,以此來作為修定入門。但又馬上轉到大乘去了。他怕一般光修安那般

那出入息,修啊修啊有神通了,有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乃至空中可以飛起來的神

足通,結果變成外道。因為五通一來,般若智慧受障礙了,不會大徹大悟了。因此他一轉就轉到大

乘了,變成三止三觀。可是從他這個以後,後世修行的人成就少了,此其一。


第二,中國的禪宗從達摩祖師傳到六祖,一直到了唐朝末年,五宗宗派興盛了以後,中國的大乘禪

宗也完了。"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是不是這樣講啊?是啊。好不好啊?禪宗祖師的預言。我

到現在才明白,這個話好白啊!"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落"。五葉開完了,沒有了。所以到現在禪

宗在這個世界上是"如縷",已經斷得差不多了,只有一條絲一樣吊住,也許還有一兩個人還

在吧!只剩這一條絲了,這是中國文化很嚴重的問題。我為什麼寫《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就是

破那些執著六妙門的,破那些執著因是子靜坐法、岡田靜坐法的,因為都走錯路了,我是一番慈悲

心寫那本書的。現在我講的更破六妙門。六妙門是對的,但用錯了。你把六妙門拿來對照看看。所

以現在走遍天下禪宗,乃至打起坐來,問他們在干什麼?在修止觀,修數息觀,就在那裡打坐。不

止他們哦,古人很多落在這裡。像蘇東坡、陸放翁、白居易他們都是學禪學道的,陸放翁"一坐數

千息",打起坐來自己數這個一呼一吸,每次上座數幾千個息,等於念咒子,念了幾千萬遍。我看了

就笑,陸放翁在學會計啊,有什麼用?現在告訴你們六妙門。慢慢來,到第三天了。


為什麼修禪定?就是《修行道地經》、《達摩禪經》,還有些禪經裡頭寫到的。但是你看禪經年代,有

些都是東抄西抄的。再回過頭來看《大藏經》裡頭《大毘婆沙論》,目連尊者的《法蘊足論》,舍利

弗的《舍利弗阿毗曇論》,這些你們研究佛學的都不看的,看也看不下去。這些著作裡都有提到過,

尤其是《大毘婆沙論》,不論講唯識或講其他,這本論都很重要,是五百羅漢依照佛弟子的法統來的

,出家學佛不能不研究。


為什麼用這六個方法呢?其實六妙門只有一個門。我告訴你們原則,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利用你的

風大。我們生命都是氣嘛,這個氣詳細講很多,今天先講六妙門。你們打起坐來,思想到處飛,收

不攏來。思想為什麼不能清淨呢?因為你自己那個電風扇的電源沒有關掉也就是呼吸在動

吸動思想就動,思想動呼吸就動換句話""""兩個沒有合在一起。


我們中國人有句罵人的話,"沒有出息"。這是道家的話,你呼吸不對,沒有出息,悶住在那裡變

成笨笨的,所以要有出息才對。沒有出息是什麼人?這句話好毒啊,如果沒有出入息就是死人,因

為死人才沒有呼吸往來嘛!所以這個息有這樣重要。


現在告訴你,打起坐來為什麼思想不能寧靜,念頭不能清淨呢?因為呼吸往來,風動,行陰的關系

。呼吸為什麼往來?因為你思想沒有寧靜。你這兩個哪個為主,哪個為附帶的呢?都不對,兩個

平等的,天平一樣。你如果呼吸寧靜了,思想也寧靜了,這個天平也就平穩了,不是心先動還是氣

先動的問題。


因此道家懂了釋迦牟尼佛修出入息的法門,就有個比"降龍伏虎",要把這個、那個思想拴住。

思想就像飛鳥一樣,亂跑的,你自己做不了主。思想來不知所從來,去不知所從去。如果你把注意

集中在呼吸上,思想給你拉回來了。但是也不要故意去呼吸,我們這個鼻子的呼吸往來,你平時也

沒有特別注意,現在坐起來什麼都不管,能聽得見呼吸更好,聽不見你也會感覺得到,感覺一進

一出。你感覺第一下,感覺第二下,思想跑開了,你就曉得兩個分開了,趕快把它拉回來,所以道

家又叫這個男女結合,陰陽雙修,等於女人跟男人配合連在一起。道家陰陽配合中間有一個媒婆

"黃婆",就是"",你那個意識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來有來往嘛。

一上座什麼都不管,意識只注意這個呼吸,思想就與它結合在一起,不亂跑了,方法很簡單的。可

是一般人做不到,佛就告訴你""

 

怎麼數呢?你知道呼吸出去,注意它出去又進來。

一進一出叫一息,你數一再來一進一出,數二再來一進一出,數三記這個數字。

如果呼吸一進一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數到十以後,還有個方法,不數下去了

再呼吸一進一出數九,再一進一出數八,倒回去數。如果呼吸一進一出數到三,中間想別的了,不

算數,重新來過。再數呼吸一進一出數一。如果數到六,又有別的思想岔過來,不算數,再來從一

數起,這叫數息的法門。可是你想想看,我們的呼吸本來天性一進一出,本來有的,對不對?同時

我們還有一個作用,感覺到自己有沒有注意呼吸。哎呀,不對了,它又亂想了。這一心就有三個作

用。所以我們普通罵人不要"三心二意",三個心二個意,你看我們生命裡頭多麼鬧熱啊。三心二意

合起來歸一心,你只要注意呼吸,不要太用心,自然放鬆,呼吸到哪裡你不要管,你會感覺到的。

這個呼吸到胃了,到哪裡了,你跟著這個去也是妄想,因為心跟息沒有配合為一。


有些修禪定的書上告訴你"眼觀鼻,鼻觀心"。搞得有些人修行就眼睛在鼻尖上,低著頭,那要命

了,那會神經病的,腦子氣也走不通。那是叫你眼睛不要觀外面,只要注意一下鼻孔呼吸而已。初

步呼吸是鼻孔裡頭出入,跟心念配合在一起,這才叫做"眼觀鼻,鼻觀心"嘛!不是守這裡啊。呼吸

要配合心念寧靜了,這一寧靜你有感覺的,如果呼吸進來,好像下不去,只到肺部,或者哪裡難過

,其中很多的問題,我們慢慢再討論,先了解這樣叫數息。

一共六個要點:一數息,二隨息,第三步止息,第四步觀,沒有講觀息。止、觀、還、淨。其實,

應該數息、隨息、止息、觀息、還息、淨息。可是把下面這幾個息字拿掉,反而解釋不清了。


第五堂:清洗


關於數息,這裡有個秘密。真要修這個法門,連帶身體祛病延年,比較活得長一點,每天要清潔九

--臉上七個洞.下面大小便兩個洞,都要清理的。譬如大家在都市,空氣染,每天都要清洗鼻

孔。學瑜珈不但洗鼻孔,同時還要洗腦。有些同學跟我做到了,有些同學不敢試。用完全干淨的冷

水,鼻子吸進來,嘴巴""噴出去。洗腦、洗鼻子,要很干淨的水。開始一兩次你覺得腦很痛,實

際上腦神經很多臟東西,三四次以後舒服得很。這就是洗鼻子、洗腦的方法。甚至後來練好以後成

為硬工夫了,牛奶或者水喝下去,一股氣從鼻子裡沖出來。但是一般不用牛奶,用清水。


還有練瑜珈的要洗喉嚨、食道。我們覺得東西好吃,實際上知道東西好吃是舌頭,與喉嚨沒有關系

,只要咽到喉嚨以下,什麼味道都不知道了。所以好不好吃就是舌頭上那些味覺,咽下去以後什麼

都一樣。食道管是最臟的,所以修瑜珈修氣脈的人告訴你,食道管不清,腦子的思想不會清淨的。

譬如我們拿玻璃杯裝牛奶,你喝完了,那個玻璃杯上留了一層白的痕跡,用過一百次不洗,那個玻

璃都不透明了。所以我們吃下去的飲食,經過食道這裡是一個關節,修瑜珈的叫喉輪


喉輪到心臟這一節不清淨,思想妄念很難停止有時候脾氣壞,思想很復雜,心裡煩躁都是這個問

題。所以食道管要清理。我當年也試過,我什麼都敢試,當作我修道的實驗,那個時候我就不要命

了,萬一死掉就拉倒。我有一個觀念叫"以身殉道",拿自身來試驗,看是騙人的還是真的。釋迦牟

尼佛當年在求佛法的時候,為了半句偈子、兩句詩,因為不懂要人告訴他,為此他可以犧牲生命。


黨的一個老前輩,在福建被國民黨槍斃的瞿秋白,臨死前寫了這兩句詩,這不是他作的哦,是

唐朝的:"月到上方諸品淨,心持半偈萬緣空"這是用佛的觀念,佛求道為了兩句口訣,犧牲生命

換一個知識,求學要有這個精神。現在你們是緣分好,福氣好,碰到我這個厚臉皮的老頭子,恨不

得把收集來的東西,都吐出來給你們做營養。可是我搞了幾十年,沒有一個人真正接受去消化的。

都沒有都像某同學一樣,聽了以後牙齒白白的,像釋迦拈花迦葉微笑,以後什麼都沒有。


食道管怎麼洗呢?一塊白紗布,要很干淨完全消毒,吞下去到胃裡把胃食道洗干淨。那個布一拉出

來聞到部的味道,臭的,感覺這個生命太臟太臭了。這是上面,還有下面腸子都要洗。修安那般

那想即身成就的,還有真正修密的,這些都要做哦!身體的外要洗得干干淨淨。


那麼平常打坐你怎麼洗這個食道管呢?所以有許多人胸口悶,我告訴他很簡單,你站起來,把舌頭

盡量向上面拉,抵那個小舌頭。像要嘔吐一樣,三次以後,那個食道管的東西就下去了。對自己可

不要馬虎哦!不會拉死掉的,舌頭拉了以後,你食道這裡非常開。自己洗喉輪這一部分,當然還可

以洗胃。學瑜珈的洗胃怎麼洗?自己坐在這裡,用意識把氣(不要吸一口氣哦)充實,在胃這裡轉

動,另外還有各種方法。


人類為了修行,求証這個生命本體的作用,自己生很多的方法。那麼現在我們講,譬如生瘤生癌

,真正修安那般那,修氣的人,就可以下決心用工夫把它破掉,等於鐳射一樣把它擊破了。這是可

以做到的,就看人有沒有決心。道家有兩句話,"若要人不死,除非死個人"。你想求長生不死,除

非下死的工夫,死就死嘛。這兩句話有它很深的意義,所以修行做工夫。是以這個決心來的。碰到

一個境界就害怕了,趕快找醫生,就越看越厲害了。然後我常常,我的朋友西醫中醫名醫都很多

,只是偶然參考一下而已,我到現在還是相信自己耶!大丈夫自己生命自己做不了主,那就不要做

人了,就那麼簡單。


數息的秘密


剛才零碎地報告了以後,我們不要離開本題數息,數息有個秘訣的,我把秘密也告訴你們了。我對

你們都很慷慨地布施,法布施。學密宗不得了了,要你們磕多少頭,拿多少供養,還有多少條件,

最後拖了一年半載才告訴你一句活。我不是這樣,我把所有的東西知識,完全拿來布施,我能

道的,也是天下人的。過去祖師們留下來的,不幸讓我知道了,我很不客氣的一定把它公開。我一

輩子是這樣一個觀念,道是天下人的公道,我不喜歡秘密留一手不傳人,我認為不道德。哪一個人

留一手,就算有不死的法門我也不要,因為你這個道德有問題了嘛!要注意學這個精神,道是天

下人的公道,應該公布天下,使人人得好處,那才是修道的目的了。


佛有個秘密的吩咐,當你要數息的時候,譬如鼻子氣進來出去數一,在你們的觀念裡,在哪個時候

計數呢?人的貪心、私心多半在呼吸進來的時候計"",那是做氣功,不是修道。佛告訴你真正修

道是數出息,注意出息,這個秘密重點我告訴你了。


佛講的秘密,大家看經典不注意,我就看出來了,當時對佛磕頭,你總算吩咐後代的人了可是後

代的人自己不修,那就沒有辦法了。修涅槃注意出息,出息怎麼數?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

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裡頭生瘤

、生癌啊,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你如果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先試-分鐘

。這不是講理論,自己試試看,不-定盤腿,任何姿勢幫可以。呼吸本來有的嘛。你注意出息,

思想跟著呼吸自然走,一切煩惱痛苦,一切病痛、業障,呼出去就沒有了。呼出去再進來的那個是

干淨的,到你裡面又變臟了,氧氣進來變碳氣,接著碳氣就呼出去了,一切病痛也沒有了。注意數

出息,不是注意數入息。一般練氣功修道的,准備練工夫時,先吸一口氣閉起來,那不是找死嗎!

練武功的更有這個毛病,我看到練少林工夫的也有這個毛病,最後氣還是要出去嘛。最後""一聲

,氣出去了才發生力量。那些人就不懂了,拼命吸一口氣閉住。真正""的力量比""的力量大,

如果你氣進來保持住,那就不好了。數息這個初步懂了吧!


為什麼要數息


數息的目標再講一遍,你打起坐來數息一二三,為什麼用數呢?能數的是心念,不管你數不數呼吸

,同呼吸沒有關系,不過借用呼吸把這個心念拉回來,跟呼吸配合。大家學佛學道,拼命在那裡數

息,我你們是學佛還是學會計啊!呼吸是生滅法耶,進來又出去,出去一定是空的嘛,你數那個

空的東西干嘛!可是佛為什麼叫你用數息呢?因為你心拉不回來,所以用呼吸往來做工具,把心拉

回來,心回來你就不要數了嘛!不數干什麼?隨。


第二步是隨息。呼吸出去知道出去,進來知道進來,旁邊那些思想妄念一概不要理。那等於昨天我

講禪宗祖師的一句話--"龍銜海珠,游魚不顧"。聽懂了嗎?心念專一,旁邊的雜念思想,一概不理。

"龍銜海珠,游魚不顧"這句話,初步可以借用到這裡來。你專一了嘛!專一了就隨息,氣進來心念

知道它進來,你管它到哪裡!但是你有感覺的。


這個氣進來,莊子"眾人之息以喉",記住哦!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體不好,只到

喉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氣一進來,一直灌到底心。我老實告訴你一個

經驗,像我呼吸,沒有感覺到身體有呼吸,但四肢趾頭氣都到了。你氣長命就長嘛,氣短命

短了,這叫隨息。你看唱京戲、昆曲,那個小姐同那個書生,相隨來也。就是跟著來了,這叫隨息

。你不要去用心的,有一些雜念妄想一概不理,你已經知道了嘛!還去管雜念妄想於什麼!你知道

雜念妄想,妄想就已經跑開了,所以你只管這個息。這樣聽懂了吧!六妙門第二個講了""

<<莊子《大宗》的名句>>


止息的狀態


怎麼是止息呢?剛才給你講睡覺,一上來粗心大意的時候,有呼也有吸。我們這個身體很奇妙耶,

你兩腿一盤,什麼都不管,像魚在水裡頭呼吸,嘴巴吸進來,從兩邊鰓噴出去了,再進來又噴出去

,都是空的。你看那個魚噴啊、噴啊,有時候它嘴巴不動,不噴水了。我們也一樣,鼻子呼吸一進

一出,到了寧靜專一時,呼吸也不動了,好像沒有呼吸了,這就是止息。到了止息的時候,你前天

跟我講:"我現在跟著氣走了,全身的氣充滿了。"你錯了,因為你在注意感覺了,你不要注意感覺

,氣本來空的嘛!你覺得太充滿,或者用鼻子,或者用嘴巴,把它呼出去,一概把它放掉,空了,

身體也不管了,氣充滿時念頭也止了。這樣身體部變化很大哦!下一步慢慢再講,我會告訴你們。


止息以後,什麼叫觀呢?你知道自己呼吸寧靜了,雖然沒有完全定住,很久才呼吸一次,你也知

道了,不管了,這個時候是觀。你那個知道已經是在觀察自己了,不要另外有個觀嘛!你知道自己

這個樣子,不是在觀了嗎?然後你觀察到這個氣,到了胸口怎麼下不去呢?哎呀,背上這裡痛得難

過啊!這個就是觀,你看到了。你看到自己背痛腰酸,好像肝這裡很難過,是不是生了什麼東西了

?你的懷疑都來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不要理它,你這時候最好故意提起來,不是鼻子,要點是

在難過的地方,把它定住不動。這個你們要研究佛學了,講個道理給你們聽。


忍與智


四諦法門有八忍、八智十六心。注意這個""字,是定力,所以日本人專門用這個字,俠客叫忍者

。進入菩薩道要得無生法忍,這個""字很厲害。中文這個""字是上面一把刃,不是刀是刃,刀

是一面開口的,刃是兩面都有口的。心裡頭一把刃切斷就是忍。當你靜下來呼吸,感覺到這裡不舒

服,那裡不舒服,就曉得苦嘛。苦集滅道這個苦諦裡有兩個作用,第一個"苦法智忍",你知道這裡

痛苦,這個方法已經知道了,用"智忍"停在那裡,慢慢覺得很難過,覺得這裡好像要出來,就給它

放出來了,呼吸也放了,有方法、智慧的忍。進一步,然後慢慢這個病痛變輕鬆了,""字沒有了,

"苦法智",智慧打開了。"集法智忍"也是同樣的道理,集就更厲害了,你身體、生命集中在那裡

難過,經過"智忍",慢慢集打通了以後就是"集法智"。工夫到了以後就是"滅法智忍",再進一步,

"滅法智"。工夫到了得道境界是"道法智忍",最後到了叫"道法智"


苦集滅道對我們欲界講的是四種忍、四種智。到天人的境界高出一層,到了色界、無色界的天人,

另外星球的人,也有痛苦,比我們輕,那個叫"苦類智忍、苦類智,集類智忍、集類智,滅類智忍、

滅類智,道類智忍、道類智"。同我們差不多,比我們輕,也要做這個工夫。


剛才講到你病痛到哪裡的時候。你只好把它忍住,把它呼出去,這些工夫不是講理論哦。理論懂了

,不用實際身心去體會,我認為是空話。你修証不到有什麼用!世界上任何科學也好,宗教也好,

哲學也好,對身心無益的,那個學問有什麼用!所有的知識學問都是要對人類身心有利的,所以學

佛要實驗,是個科學的實驗。這個忍跟定有差別嗎?忍跟止跟定有差別的,邏輯上有差別,就是強

度的差別。


六字訣


你呼吸出去了,所以修六妙門止觀告訴你六個口訣很重要,這六字訣--呵、噓、呼、吹、嘻、呬,

究竟是從佛家來的,或者是道家來的,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弄清楚。這是講學問知識。用處呢?非

常有用。這六個字發音,當你們修安那般那呼吸法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身體部,心臟這裡胸口

難過,就用呵字。但喉嚨不出聲音,從心臟這裡呵......一口氣呵完了,嘴吧一閉,氣自然回轉來

。你呵幾次,胸口、心臟這裡就打開了,病也出去了。


字是腎部,腰這裡難過,氣走不通,用吹字發音。不是念出聲音來,這個嘴形如吹簫、吹笛子

(師示范),一口氣把腰、腎臟所有毛病吹完。吹到最後,嘴巴一閉自然呼吸,一兩次以後這裡就鬆

開了。呢?脾胃有問題,或消化不良用呼字,嘴巴發呼音的形態。,你用廣東話或閩南話發音,

西啊、斯啊,差不多,嘴巴拉開,是肺部的。字是什麼發音啊?我們人高興怎麼笑,嘻嘻,嘻嘻,

就是嘻這個發音,前面上中下三焦就都打開了。這六個字的發音非常重要,屬於般那出息的法門。


所以我現在中國的大廟子,你們很少看到真正叢林。像寧波天童寺、阿育壬寺,或者常州天寧寺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修行方法的建筑。真正的叢林建筑,就是表示修行的方法。你一進到山門裡

頭,前面的殿供有哼哈二將,就是安那般那呼吸作用。那個""是用鼻子呼氣,""是嘴巴哈氣。

所以修行先從安那般那,哼哈入手。這個殿過了,是四大天王,兩個眼睛、耳。也可眼睛、耳

、鼻子、嘴巴,中間有一個大肚子的彌勒菩薩,哈哈大笑,也可嘻嘻大笑,人生難得是開口一笑

,所有氣都通了,對不對?過了彌勒菩薩後面才是韋馱護法菩薩,再進去大殿上是釋迦牟尼佛,法

報化三身坐在那裡,眼睛看都不看你。再轉過大殿,背後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以後入世,

再來苦海裡頭救眾生。大殿釋迦牟尼佛邊上二排是十八羅漢,或者是四大菩薩,都是配套的。所以

真正大叢林,實際上用形象來告訴你修行的方法,都很清楚。大家不懂,只當做偶像崇拜。


剛才我們已經講到數、隨、止,下一個再講到"",你就要觀察清楚了。""是要按前面這個路修

行,然後工夫到了,好像鼻子呼吸一切都停止了,身體部都完全變化了,""到哪裡去啊?你看

六妙門書上轉向大乘般若空觀啊、假觀啊,把大家帶向那一方面了。


明明六妙門是小乘的修法,是工夫耶!回到哪裡?回到不呼不吸,就是老子講的"如嬰兒乎",回到

在娘胎裡,或剛出娘胎時那個嬰兒的呼吸狀態,應該回還到這裡。然後"",呼吸也清淨了,雜念

也清淨了。雜念清淨了以後就沒有思想嗎?錯了,見聞覺知都在的,能知道一切,也能明白一

切。覺是感覺,知是知道。所以真正到達這個工夫,得定的時候,你的靈感,你的智慧,你的頭腦

,接觸外界的力量完全不同了。也許你坐在這裡,連上海的朋友講話的聲音你都能聽到你家裡做

什麼事你也知道了,見聞覺知都在。今天初步先給你們講六妙門,容詳細講還多得很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