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著作目錄》
第一日上。第一日下。第二日上。第二日下。第三日上。第三日下。
第四日上。第四日下。第五日上。第五日下。第六日上。第六日下。
第三堂:生命靠自己控制
我們下午講到這個"知",說明生命這個作用--知性。所以你看《楞嚴經》,是從見聞覺知這個方面入
手,去了解心性本體的作用。而《楞伽經》則直接從種性,阿賴耶識入手講到種性的問題。佛說人性
的分類,像出家修道的人,有些始終是小乘聲聞、緣覺種性,不是大乘菩薩種性,很難變動。所以
人性的轉變,要靠自己修行才能夠完全轉變。《楞伽經》裡有一個名稱叫"自覺聖智",除非大徹大悟
轉變了,才可能修行而成佛。重點是種性形成個人的習氣、個性、思想,它的作用完全不同。所以
修行是改變自己,真改變了自己就是大英雄,成佛了。生命是靠自己控制,也就是"自覺聖智"。你
看我們誰也改變不了誰,那是要自我覺悟的,有漸修頓悟的不同。《楞嚴經》最後有偉大的說明,不但
心性本體不生不滅,如來自性,物質的本體,物理的本能也是不生不滅。我們只能大概介紹一下知性。
那麼這個知性在生命裡頭,究竟是個唯物還是唯心的作用?我大概給大家介紹了一下,又反復再說八
個識的作用,大家好像也知道這些名相,只記了名詞,沒有去用功研究。我認為你們研究的話,要把
玄奘法師的《八識規矩頌》搞清楚,再把《百法明門論》搞清楚,這是完全要從學理,從科學方面入
手,是倒過來研究的。
譬如說心性起作用"緣生性空",緣生是講物理、物質世界,人世間的作用,不是單方面的變化,是心
物一元互相變化。本體是真空,所以要先從第八阿賴耶識開始研究。譬如講到第八阿賴耶識,玄奘法
師歸納得非常好,心性本體第八阿賴耶識看不見,摸不著。在一般經典裡經常提到,"心不見心,識
不見識"哦!你說我心在哪裡?你自己能夠見到自己的心嗎?心不見心,識不見識。中國禪宗祖師們
非常有意思,這些都不談,就是要你見本來面目。世界上哪一個人見過自己面孔長什麼樣子?我們
大家一定說都見過的,鏡子看得明白。鏡子裡頭看的不是你哦!看得也關於不明白。天下沒有一個
鏡子絕對准確的,而且以光學來講,鏡子的相跟我們左右相反的,膚色不同,所以鏡子的影子也不
是你。禪宗祖師叫你參一個話廣--"如何是你本來的娘生面",你媽媽所生的你是什麼樣子?你去找,
找不出來自己面子是怎麼樣的!所以心不見心,識不見識。
要明心見性是干什麼?能夠見到本來面目。相對的反射你見到了,因為你見到鏡子中的自己。譬如
前天講到洞山祖師,他過河的時候見到自己水裡頭的影子,他悟道了。影子不是我,我也不是影子。
以洞山祖師見道的因緣來講,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走路、講話、做事一輩子,都是我們的影子在做。
譬如我們大家從台灣、香港、上海到這裡來,都是影子在做﹔你究竟在上海,還是在台灣,還是在
香港呢?
切忌從他覓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 方得契如如
這是洞山祖師悟道的偈子,前天你們寫過應該背來。"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都是影子,都不
是我。"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他說你應該這樣去修
行,"方得契如如",才達到佛的境界。"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這是講知性這個問題。但是我
們講了半天不是在說道理,而是要大家真的認識修行要從安那般那修呼吸入手,才可以很快即生証
果的道理。這個重點你要認識清楚。所以先從知息入、知息出開始。
現在用很短的時間,先聽一下大家這兩天修行有沒有什麼問題,鼻子塞了啊、心痛啦還是什麼?這
兩天聽過以後,自己修持的經驗,覺得什麼是最需要問的問題。現在我問你們,你們一定想不出來,
等一下過了以後,一定是很多問題要討論的,這是習性。譬如我們很多人怕冷、怕熱、怕風,那是
體能的問題,需要自己醫藥保養跟調整。還有非常重要的是要自己研究,用安那般那體會自己的身
體、習性。第八個緣叫做什麼依啊?根本依,是氣的問題。所謂氣就是根本依加一個習慣,是心理
的。至於怎麼去轉變它,與醫學的道理很密切了。如果懂了以後,中西醫配合走來,用方法可以治
療,也有方法可以改變自己。所以我說本師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給我們的,是真修行的經驗,也就是
這兩個重要的法門,一個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另一個是修白骨觀。
先修的十步/念:佛法僧戒施天安那般那休息身死
佛在《增一阿含經》裡頭歸納起來,教我們修行的方法,共歸類十種,就是十念。每說個方法裡
又分化出很多修持方法,第一念佛。第二念法,念法就是把佛說的一切經典的道理參透後產生的方法。
第三念僧,念大阿羅漢僧、聖賢僧,譬如我們修安那般那的方法,先照祖師們的經驗就是念僧。
四念戒,戒律的戒,不是一般所講的比丘戒、比丘尼戒,是起心動念都是為善去惡,每一念之間有
八萬四千煩惱,就有八萬四千條戒,念念回轉,念念持戒。五念施,布施,把一切放出去丟掉,
"念出散"也就是念布施。六念天,就是念三界天人。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欲界裡頭天人的身體不是我們這樣,所以研究天人,佛所
講的很奇妙。欲界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是靠媽媽生的,從下面出來的。上界的天人是男人生的,在
男人頭頂上,肩膀上就出來了,一出生就等於我們人世間六七歲那麼大。講出來都很奇怪,很神妙。
所以這六個方法,屬於宗教性的多。
下面的科學性的。第七念安那般那,念呼吸法。第八念休息,放下,一切都要放,大休息。祖師們
常常都叫大家放下,誰能真放下大休息?《楞嚴經》上佛說兩句話"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我們把
一切妄想、煩惱、善惡、是非統統放下的時候,你就証到了。這八個字中文的翻譯很高明,"狂心
頓歇",一下都放下,"歇即菩提",就到家了,也明白了。可是我們做不到,所以密宗裡紅教有個禪
定休息法,等於禪宗一句話"放下"。
第九念身,其實我們大家都愛自己,念身體,此身本來不淨。所以佛教的基礎四念處,念身不淨就
是修白骨觀、不淨觀。念身不淨,包括安那般那的認識氣與脈,都與念身有關。
第十是念死。死了以後這個父母所生身體的四大分化,根據佛在《增在阿含經》的記錄,都綜合起
來。其實我們一上座,兩腿一盤,眼睛一閉,假定當下即死﹔死了就是死了,死發以後不管天下怎
麼變,你放心,太陽照樣出來,社會永遠在運轉,與你一點都沒有關系。你走了或不走,對人生,
對社會,對父母家庭孩子,也沒有什麼好,也沒有什麼不好。一上座就死了,就放下,念休息。
然後上座修白骨觀,最好一上座就假定自己已死,這個全身肌肉、內臟,一切都布施給餓鬼所有眾
生吃了,連白骨都你化成灰塵,虛空了,很簡單。白骨觀的第一觀,人本來有這樣一天,不過觀現
在就是。這裡有個白骨架子擺在這裡,白骨是地大,上面繞了很多電線一樣的經絡,生了很多的肉,
就變成漂不漂亮這麼一回事。這是白骨觀,然後觀這個白骨還要你掉,最後我們斷氣死了,火大沒
有了,爛了、臭了是水大變化。水大干了以後一切都沒了,最後骨頭風化掉,空了,連這個架子都
沒有了,這是修白骨觀。
念死與白骨觀
假使你上座就念死,修白骨觀,就是這個骷髏架子,裡頭有氣往來,有生命的活動,這就是我們的
本相。這個骨架子等於我們蓋房子一樣,泥巴貼起來,外面包一張皮,就變成一個人,就是這麼一
回事。所以先念死,念白骨,你很容易輕鬆。安那般那呼吸,氣就在這個裡頭走,最後化光、化空。
所以我說宋徽宗那句詩很好,"生死徒勞木作皮",為了這個骨肉,還動用幾塊木板釘攏來,把他包
著埋下去,這是人類玩的事。所以世界上像西藏人的天葬,給鳥吃了﹔還有丟在水裡頭的水葬﹔如
果一把火燒了,火葬,是印度傳過來的,現在習慣了,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佛教的名言"一火能燒三
世業",過去、現在、未來一把火都清淨了,火化以後變成灰。
在十念法裡頭,剛才講一上座就念死,如果工夫到了,你看很多的祖師,修到了最後,預知時至,
知道時間到了兩腿一盤,給大家講聲再見就走了。
講到念死修法,念安那般那配合白骨觀,會很快上路的。不過話是那麼講,諸位能不能真做到呢?
就靠自己了。我們講過很多次,以我的經驗,修法就是那麼簡單。老實講,當你身體難過病痛的時
候,就直接修白骨觀。譬如感到胸口悶,你就觀想這個白骨,把身體一切布施眾生,假想自己吃了
其他很多生命了,該還賬,該吃回的都拿去吧!你一觀白骨的時候,身心很容易輕鬆了。真觀想成
功,並沒有怎麼用力啊。最後連骨頭也拿去啃掉,那也還得很痛快。
修白骨觀配合安那般那這兩個修法,在《達摩禪經》叫"二甘露門",最寶貴的。我們今天把安那般
那、不淨觀先告一個段落,等一下我們再轉入知性與心性的關系,實際上是連貫的,稍稍變一個說
法罷了。現在你們休息的時候,可以討論了。重點是討論這幾天講的,討論要抓重點問題,現在有
疑問的提出來。
第四堂:普茶的禮儀
叢林下面請普茶,是普遍請大家喝一杯茶。你們沒有看過日本的禪堂,普茶規矩很嚴,大家都坐在
位置上,每個和尚端好自己的碗,有人倒茶連送點心。喝完了茶自己擦干淨放起來,吃飯還是那個
碗,都在本位上。剛才大家忘記了我講的,在上座的時候請普茶,免得散開了。如果你們很客氣,
每個人前面到處跑,都送到了。茶倒不要緊,辛苦比茶還嚴重。這是講普茶,"請"是客氣話,請用
茶吧。有個電視可以看到日本曹洞宗有些禪堂是這樣。我們這裡一切是自由的,不過也要知道這個
傳統,不然你講普茶,有個日本和尚坐在這裡,聽到要笑我們了,中國自己反而沒有規矩。出家人
出門帶一個碗,印度話叫缽盂,就是飯碗。印度人吃飯用手抓,不過後來到中國來改用湯匙。一瓶
一缽,瓶是裝淨水的,出家人永遠帶著這個,吃飯也是這個,喝茶也是這個。吃喝完了自己收拾干
淨帶走,沒有我們這樣麻煩。所以唐末貫休禪師在杭州,跟越王錢镠有意見,就離開到四川去了。
我們看到有十六羅漢像畫得非常古怪,就是他的畫。他到四川去有兩句詩--"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
千山的的來",就是講普茶想起來他的名句。他說人老了,背彎起來了,頭也低不來像花一樣垂下來
了。你看我們戴博士更是從法國來,豈止萬水千山,不過現在是空中來的。我們大家聚在一起,很
難得的機會,所以通知上寫一個禮拜或者十天,預定臨時再通知諸位,看來明天晚上可以圓滿了。
因為真正常住在這個禪堂用功不容易,有個申請嗎?常住進來,永遠不出去的哦。你舉手啊!准備
一年還是兩年都在這禪堂裡生活,跟古道一樣?連古道都靠不住,何況你啊!李博士舉手了,這一
舉手很難哦!
師生問答
某同學:老師我有問題問。 南師:你說。
某同學:這兩天修安那般那有個問題,就是平常觀現在心不可得,觀出散,反而很容易得到
知息遍身,全身很舒服,微微帶點知息入、知息出。但是假定單獨注意鼻子的出入息
反而感覺身體很難受,是不是原來的辦法是對的?
南師:原來的方法對的。因為講了以後被法所困,你原來已經知道,已經有個樣子了嘛!
從那個方法原路走下去,帶到一點知性就對了。 某同學:所以原來是對的。
南師:不是原來那個方法用對了,因為你只講第一步,後面的呢?你原來放輕鬆很自在,反而不用
觀呼吸配合,而自然覺得呼吸往來細微了嘛,對不對?你講到這一步,但是再定下去就細微了。
知息入、知息出,你做到了嘛!等於原來方法的六妙門的隨息了,你沒有到第三步止息。
某同學:是的,老師,在這裡面再進一步,包含在辦事的時候,觀想全身的細胞都在出入息,那是
很容易幫助辦事的。 南師:對,沒有錯。
某同學:但是沒有真正止息。
南師:是沒有真正止息,那是用觀想的方法。你說你在辦事的時候,你平常用這個方法來觀每個細
胞出入息,對不對?等於是後面第十二觀無常,是不是?希望再向前進。
某同學:這裡面的問題是止息,也是因為不努力沒有真正進入止息。
南師:這個不能說你不努力,你是在家人,事情又多,能夠做到的話,那是大菩薩境界。大菩薩境
界才能在世俗做到隨時止息,因為這個止息方法是專修的。由你開始所講放任自然,知息往來,
念頭也跟著空了,連帶呼吸都微細了,甚至緩慢了,但是沒有達到呼吸止了。所謂止了,幾乎
是沒有呼吸,停了。假使別人來測驗你,這個時候放一點棉花,或說點薄薄的紙在你鼻子下面,
都不動了,你自己也心念清淨了,雜念妄想沒有了,呼吸才算達到止息的境界。然後內息起來
了,身體氣脈起變化了,這一步到後面非專修不可。如果說入世做事,又想達到止息,那是不
得了的大工夫。所以數息、隨息、止息然後起觀,這是真工夫了。如果你到達那裡,你會感覺
自己這個身體或者開會,或者做事,好像沒有我,完全都在做夢一樣。乃至跟部下,跟你的同
事們講話,開大會,完全在夢境中。整個的身體內部變化了,飲食男女習氣統統變化得很大很
大。現在還沒有到,還要真正地努力。
某同學:往往就是傍晚的時候,開會的時候,比較容易達到那樣的情況。
南師:這裡頭你講的有一個問題對了,為什麼每一個人體會不同?有些人上午好,下午差﹔相反的,
也有人上午的精神比較差。一般人尤其現在都市的生活,夜晚睡得遲,上午精神差﹔下午快到
傍晚的時候精神最好,尤其晚上的精神比白天更興旺,晝夜顛倒了。這是陰陽反復,違反了大
自然的法則了,可是養成習慣也可以,這樣一來晚上的精神反而好了。譬如一個打牌的人,過
夜生活的人,尤其像這些搞藝術音樂的,晚上精神越來越好,到地天亮五六點時最差,疲勞要
想睡覺了。如果過了那個時間又不同,這與本身氣脈及大自然都有關系,也是科學問題,將來
再研究。
生活習慣
你剛才提的問題,晚上精神好,進入陰境界以後陽氣起來了,這是生活習慣,活動慣了的關系。譬
如他們正式出家的修行人,住山林或禪堂慣了,夜裡四點鐘起床,幾十年習慣。像李員外他就講,
現在半夜四點鐘就醒了,還到外面走一圈。當然他不是出家那個習慣,是生活的習慣,次序變化了。
修行真到達的人,晝夜長明。
譬如我現在給你們上課到晚上,因為我把晝夜完全調動了,幾十年搞慣了。我早上起來,或者坐一
下,喝一碗豆漿雞蛋,就是這樣給你講一天。像今天下午,感覺到特別疲勞,所以我說某人玩聰明,
又犯了我一個戒。我已經夠疲勞了,大概又有一點外感風進來,所以我早一點回去休息。他這位老
兄聰明得很,就在門口堵到,要拿書叫我簽字。我本來想給他簽,後來一想不能簽,我如果真的給
他簽的話,別人以後跟著學了。此風不可長,此例不可開。所以我笑笑說,等一下再說,其實我那
個笑是苦笑。回去我告訴身邊同學,我要休息了,你趕快給我煮一點面。我每天就是這樣過了,夜
裡算不定工作到天亮,我也在做事耶!這是個在家修行的生活,隨時是這樣。譬如我今天曉得有事,
就告訴他們快到八點時叫我,以防萬一休息過頭了。所以我聽到一個聲音叫老師老師,到時間了。
我說謝謝,就趕快起來。這是說我的生活狀態。
我現在跟你們講話,也像在燈影中得。想起禪宗南泉祖師有一句話,是他的工夫,他說到某一個時
候如燈影中行,自己覺得是個靈魂活在這裡,這個肉體是不相關的骨架子。南泉祖師還講一句話,
"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翻成白話來講,花開了,他說有人看這個花,如在夢裡看花一樣。
這是他的境界,所以如夢如幻不是形容,工夫到了,這整個物理的、物質的現實世界就是一個夢境,
不是空話,要真修持到那個境界才是。這是答復你這個問題,所以你要真實地努力,這個與飲食男女
等等習慣都有關系,通通要改變的。
元神分陰陽
這裡有個問題,黃醫師剛剛寫條子給我,他問:道家所以講元神這個作用與知性是否有關系?這裡
一般沒有好好研究過道家,現在解釋一下。道家修神仙之道,工夫到了可以修出身外有身,就是肉
體以外有個生命,也叫元神。道書上畫一個人在打坐,頭頂上出來一個我,同自己一樣。普通有些
人打坐用功或睡覺,偶然碰上看到自己身體在睡覺,在打坐,看得清清楚楚,認為那個是元神。
元神分陰神和陽神的,他並沒有死亡,這個肉體也有呼吸往來。可是那個能真看到自己身體在睡或
打坐的也是陰神,不是陽神。陽神是什麼呢?你工夫到了,也是修安那般那一樣的路線,到達了神
跟氣凝合了,這個身體另外出來一個身體。就好像不要經過投娘胎,就用這個肉體生成另外一個生
命。如果再經過投胎,還要找個媽媽來投胎才得。陽神同天人一樣,不靠娘胎了,而是自己本身四
大,用本身精氣神跟元神配合,跟意識配合生出來一個身體。這個生命是自己生出來的,他這個壽
命就不是這個肉體的壽命,但有形有相。也許到你前面還跟你說話,其實他的肉體還在睡覺,還在
那裡打坐,這個叫做陽神。至於誰修到了,我不知道。
黃醫師喜歡研究道家,他問的問題是正確的,那麼我們現在解釋了陽神、元神跟陰神的差別。譬如
道書上講,有許多修佛家的都是陰神,不是陽神﹔因為他們不修安那般那,精氣神沒有合一。所以
有一個一僧一道的故事很重要的。
道家和佛家兩個修的路線不同,佛家笑道家"只修拿不修性",只管身體,養精氣神,祛病延年,長
生不老﹔但是不參禪,不管心性的道理,"此是修行第一病",是修行犯的錯誤,因為只走半截的路。
相反的道家笑佛家,"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你只修明心見性,沒有煉丹修這個肉體,
達到精氣神變化出來另外一個生命,就不能即生成就,也是走一半的路。這是中國文化,與生命科學
有關。他提出來問得好,我答復你,不然你們也不知道的。
一僧一道同賞花
所以有一個道士一個和尚,兩個人都認為自己元神成就了,那個道士就說老兄我們一起打坐,同時
入定。他們是唐末五代的時候,在西安這個地方。一個說現在揚州的瓊花正開,我們到揚州的道觀
一起去看瓊花。好吧!兩個盤腿打坐走了,到揚州兩個人也在一起,一僧一道,都是元神出竅離開
身體。看了瓊花喝了茶,回去時要留個紀念,每人採一朵瓊花帶回去。回到西安,彼此出定一笑,
這個道士說拿花來,我們兩個人各摘一朵的。走禪宗路線的和尚袖子一摸,沒有啊!那個道士的袖
子一摸,有花。這就是不同之處了,佛家那個出的是陰神,道家這個是陽神。總而言之,這個叫做
元神出竅。
道家有這個修法,有沒有這個工夫呢?不但道家有,密宗也有。所以密宗有時候燒化時彩色光明,
還現一個身體給你看。那麼一般認為修到這個樣子是成仙成佛了,其實還早呢!這不過初步而已。
黃醫師今天問的問題,元神與知性是否有關?這是知性本身的功能,就是化身的作用。報身修成就
了修到身外有身,備有才能生起化身。真正的陽神有實體的,如果是陰神,無相有待,沒有真實形
象,只是自己覺得有。這就是佛學講的,像夢中的身體一樣。夢中的身體會走路會說話,會吃也會
玩,也有喜怒哀樂,但不是實質的身體。
元神出竅的陽神是有實質的,身外有身,所以佛家說修到百千萬億化身,不止是一個,還可以化身
很多很多。據說如此,但是方法上、理論上有很多的不同法門。你問得太高深了,一般禪堂你會考
倒人的。黃醫師不簡單,姜還是老的辣,他老是拿那些辣的來辣我。
你問元神與知性是否有關,當然有類啊!拿佛學唯識道理來講,帶質境,帶四大地水火風的物質修
這個身體,工夫到了才有這個化身,就是修到了佛菩薩。這樣答復可以了吧。
意識識神元神
第二個問題,識神與意識是否同一個?這個也關系佛道兩家的。識神不是元神,佛家說的自性略等
於道家的元神。識神是什麼呢?剛才講元神分陽神、陰神,修到了還是離不開第六意識、第七識、
第八阿賴耶識。因此後世的道家、佛家叫它這個東西是識神的作用。識神當然與意識有關連,是同
一個,但不是普通第六意識的分別妄想。拿佛法來講,如果到達了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的
境界,他的識神元神可以走分化的作用。你問的問題意識與識神是否同一個?是同屬識,但作用不
同。所以禪宗祖師有一句話,特別要注意了,講識神、元神的關系。
學道之人不認真 只為從未認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 痴人喚作本來人
"學道之人不認真",修行學道的人,道理沒有文清楚。
"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我們中陰投胎那個也就是識神,佛學叫中有身或中陰身。就
是一念無明進入娘胎,就是第六意識兼帶到,帶質來的,但智慧不清楚的人,認為這個是生命的根
本﹔實際上是唯識所講的帶質境來的,這個識神就是元神的一種,換句話說,就是陰神。如果是真
的陽神出竅,那已經是真正的化身了。這些工夫,這些修持都是實際的。所以你問我識神與意識是
否同一個,是同一個,但是要遵守專一,大阿羅漢才做到。所以這裡有一個問題,你應該問,佛吩
咐迦葉尊者,羅睺羅、賓頭盧尊者,還有一個君屠缽嘆,四位大弟子留形住世,那個是陽神還是陰
神呢?那是真陽神了。他的肉體跟元神合一的,那是報身、化身,等於三身俱足在一身。再分析起
來,道家講所謂法身是元神,報身是精氣變化,化身是把元神、精、氣,像化學一樣綜合在一體,
可以分化出很多很多,這是生命的大科學。講到道家,最近有幾處道家的人也在找我,希望把中國
固有道家的文化弘揚起來。
另外識神與意識這個問題,黃醫師清楚了吧?還有問題沒有?他問的都是非常實際的問題,有人不
是要討論嗎?這個是該討論了,看你問的問題有這些架勢沒有,沒有這些架勢就不是問題。
八仙奪舍
關於陰神、陽神出竅,你們都知道道家的八仙,八仙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鍾離權、韓湘子、呂純
陽、藍採和、曹國舅、張果老、鐵拐李,只有一個女的是何仙姑,所以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
八個仙人代表了漢、唐、宋好幾個不同時代。譬如曹國舅是宋朝的,藍採和也是出家修道成功的。
道家方面這些故事很鬧熱,你們也沒有見過,我也很少講,講了以後就會講到神秘學去了。鍾離權
是將軍,軍人出身出家了。八仙裡頭故意把他畫得肚子大大的,他是漢朝人,呂純陽是他的弟子,
他的報身(肉身)永遠存在的。還有一個鐵拐李(李玄),缺一條腿,拿一條拐杖。這個鐵拐李,
他原是個書生,人長得非常漂亮。他修到元神出竅,工夫都到了,是陰神陽神之間,還沒有百分百
的完成。他有一次入定時元神出竅,出去玩了,譬如身體在這裡打坐,神跑到法國、美國去玩了。
那當然不要買飛機票,一下就到了。入定太久了,元神在外面雲游,所以中國這兩個字形容得非常
好,像雲一樣輕鬆自在地游玩。你看到陽神,真的神仙,大阿羅漢來,你分不清楚他是神仙還是羅
漢。看起來是個普通人,也許故意變得很難看,也許變得很漂亮在你前面晃,你也不知道。
這個鐵拐李雲游回來一看,完了,因為徒弟以為師父死掉了,摸摸鼻子一點呼吸都沒有了,其實身
上還有溫度的,但是他徒弟不懂,這是唯識講的暖壽識三位一體,光是呼吸停止不算死亡的。徒弟
們不知道就把他抬去燒化。燒化以後他剛好回來,急死了,怎麼辦?還差一層工夫,再去投胎來修,
又花幾十年工夫,劃不來。道家有一個法門叫奪舍法,密宗裡頭也有,藏文叫"頗瓦"。後來貢噶師
父告訴我,密宗已經沒有這個工夫了。我跟貢噶師父講,道家有。他說你知道?我說知道。他說那
你告訴我,我說不行耶,你要告訴我女人怎麼修。他說你這個人真奇怪,為什麼問女人怎麼修呢?
我說那你怎麼也知道啊!你也是男人啊!他就哈哈一笑。我說我將來算不定度那些女人,也可以教
她們的啊。我說師父啊,我們兩個交換,他說好。奪舍就是找一個"新房子",這個有戒條的啊!你
不能把人家的身體弄死,把靈魂趕走,自己進入這個身體,那不得了,那是犯無間地獄的罪。侵佔
人家是不可以的。奪舍法有條件的,或者是剛生下來的嬰兒,正好他一出生就死,你可以進那個身
體。可是有戒條,一旦變成這個嬰兒,要裝糊涂,話也不會講。不能一進去嬰兒就講話了,人家說
你是妖怪,把你殺掉了。進去以後你要裝傻,哦這是姑媽,這是娘,這是爸爸、爺爺,都要學會。
如果是中年人身體,要弄清楚這個身體好不好,為什麼呢?道家說"此身無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
,沒有神仙的種子,光靠這個四大的身體,是不可能修成的。有仙骨仙氣的身體好難找啊!找不到
的話就永遠變成陰神、靈魂,這就叫鬼仙了,是最差的一種,也是仙,但就不能成神仙了。
鐵拐李急壞了,徒弟把他的身體燒化了,忽然看到路上有個叫花子,剛斷了氣。那個叫花子缺一條
腿,可是他這個肉體有神仙骨,他就借用了這個身體進去了,變成鐵拐李,借他的身體來修煉,不
轉身,不入胎。所以道家和密宗很多修法是有戒條的,我只能講到這裡,後面真正的東西不能講,
這個在道家是泄漏天機,是生命的機密。所以密宗真正轉生的活佛,千萬中也沒有一個,看到喇嘛
就叫活佛、仁波切,我聽到就笑。最近有些喇嘛活佛來看我,我照樣供養。你是活佛啊?這些活佛
對我蠻謙虛的,說不敢不敢。不叫你活佛,叫你喇嘛很客氣了。喇嘛就是法師、大和尚的意思,
真正的活佛太難得,看得出來,一望而知。道家的護法叫王靈官,騎在老虎身上,手上那個手印很
難結的,我現在好久不用了,一只手,不准兩只手幫忙。因為講到這個元神、識神與修道的關系,
老實講,這一次給你們講十六特勝,六妙門是基本修持,你到時候慢慢會知道。所以心氣合一,
實際上精氣神三樣合一,此身可以修得出來,不管男的女的,男生修成變女生也可以,女生修成變
男生也可以,據說就是這樣。
西游記的人物
明天講《牧牛圖》,是有人提出來的,好像我講過一句話,他就抓牢了。講台前面擺了一條玉的青牛,
剛從外國運回來。這一條牛是中國去的,在美國買的,由美國運到加拿大,加拿大再運回來,走了
一大圈。老朋友回來,沙彌看到說好高興哦。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牛的故事同禪宗修道有關。
《西游記》就講兩個東西最厲害。孫悟空和牛魔王是拜把兄弟,這兩個沒有結過冤,只是牛魔王的
太太跟孫悟空是死對頭。兩兄弟被太太挑撥變了冤家,可是悟空跟牛魔王沒有變成仇敵。悟空是第
六意識,心就像猴子,翻天覆地。那個馬是龍馬,心猿意馬。第七識是沙僧,專挑行李的,是那個
"我",我們的"我"背著自己這個身體,跟孫悟空最好也是最壞的。豬八戒是情緒、情感,喜歡亂七
八糟,喜歡男女關系,喜歡吃,吃得肚子大大的。所以《西游記》是寫整個修持,九九八十一難,
修行每一個魔障都過關才能成佛。牛就是脾氣非常犟。
禪宗與道家跟牛最有關系,小說上罵修道的道士叫牛鼻子老道,因為老子騎青牛,我們的心性個性
變不了,就是一條牛。所以禪宗有個《牧牛圖》,我明天告訴你們怎麼把這一條牛管好,你才能成道。
所以牛魔王跟孫悟空兩個是對立的,這是以小說來講。禪宗祖師講牛的故事非常多了,要把一條牛
馴服你才能得定。
至於牛魔王的太太那真厲害,叫鐵扇公主。對不起啊,女性同志們,鐵扇公主和牛魔王生的孩子叫
紅孩兒,後來觀世音菩薩把他收了,做觀音菩薩的侍者。紅孩兒腳踏風火輪,手拿火焰槍,誰也拿
他沒辦法,最厲害,就代表心意識的拙火起來了。現在大家考據《西游記》,講鐵扇公主管的地方在
新疆過去一點,那個地方有個火焰山,是很熱。孫悟空帶師父過不了火焰山,因為鐵扇公主在這裡,
不讓過去。鐵扇公主的法寶是一把扇子,這個扇子這樣一扇,這個火焰山變成清涼世界﹔翻過來一
扇都是火,誰也過不了,所有羅漢神仙都不能過這個關。她這把扇子打開一搖,整個宇宙都起火了。
一收放在嘴巴牙齒縫裡。女人這個嘴巴就是這把扇子,這麼一扇就清涼,那麼一扇,你男人就完蛋。
孫悟空最怕鐵扇公主了,碰到她一點辦法都沒有。嫂子,你扇子不要扇我!猴子一身都是毛,火一扇
毛燒光了,他就拼命跑。只有找觀音菩薩,先把她的兒子收了,備然後收了鐵扇公主。這把扇子,
孫悟空想偷也偷不了。有一次被孫悟空偷來了,反而扇得火更大了,趕快丟掉。所以《西游記》這個
小說寫的都是工夫的路線,很有意思,明天再說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